时间:2023-12-03 09:10:01 浏览:6
在2022年,全球股市受到美欧加息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全球股市震荡下行,使我国的IPO活动明显放缓。相较于去年同期,我国公司IPO的数量和募资金额均有所下降。然而,我国企业并未放弃寻求海外上市的机会,他们在欧洲市场找到了新的融资渠道。2022年有多家企业成功在瑞交所上市,这也是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额首次超过美国。2022年的IPO市场又有哪些新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过去一年的市场整体变动情况,并听听IPO早知道创始人暴剑光先生的解读。
2022年伴随着美欧加息叠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股市震荡下行,我国的IPO活动明显放缓。相较于去年同期,我国公司IPO的数量和募资金额均有所下降。然而,我国企业并未放弃寻求海外上市的机会,他们在欧洲市场找到了新的融资渠道。2022年有多家企业成功在瑞交所上市,这也是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额首次超过美国。2022年的IPO市场又有哪些新变化呢?接下来,我们用6张图具体来展现过去一年市场整体变动情况,并邀请IPO早知道创始人暴剑光先生,就上述内容产生的疑问作进一步解答。
整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总额均不稳定,但大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由于不同时期所受影响不同,因此整体走向也不一致。具体来看:2013年因国内IPO处于暂停期(2012年11月-2014年6月),导致当年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总额相对较低;2015年至2018年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总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2019年至今,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总额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在2012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额相对较低。从2014年至2017年期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吸引了大量公司上市,因此这段时间内上市公司数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然而,2018年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额出现下降,这主要受到诸如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产、民间金融等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均有所下滑。
2019年至2021年间,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额又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这一时期的驱动因素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2020年4月,创业板进行改革并试点注册制;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成立。得益于这些政策导向,吸引了大量创新型公司上市,因此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还是募资额都有所提升。
进入2022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以及美国对企业的部分政策性打压等因素共同导致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额的下降。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上市地点可以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其中境内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以及北部经济贸易交易所(简称“北交”)。
在我国的境内上市地点中,上交所和深交所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过去十年里,这两家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总数均保持在1000家以上。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这两家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总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刚刚成立的北交所,其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总体而言,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与“近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及募资额情况”相似,所以两者的整体走势基本一致。境外上市交易所主要集中在香港交易所,其次为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然而,境外上市图表呈现出与其他情况不同的走势。
自2013年至2019年,上市公司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这个时期,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巨头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哔哩哔哩等选择在境外上市。相较于境内上市,境外上市门槛较低,同时国外资本市场更为成熟,因此大量公司选择赴境外上市。
2020年至2022年间,受到诸如新冠疫情、美欧激进加息以及部分国家经济衰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打击了公司赴境外上市的信心,导致这一时期公司赴境外上市的数量逐年减少。然而,2022年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即有九家公司选择在瑞士交易所上市,这在以往是未曾出现的。
在2022年上市公司IPO募资额的分布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位居第一,募资总额达到3356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紧随其后,募资总额达到2018亿元;香港交易所位列第三,募资额为65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交易所首次超过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排名第四,募资总额为206.44亿元。
从募资额占比来看,2022年大部分募资额都集中在我国A股市场,占比接近97%。
在A股市场,募资总额达到5497亿元,占比高达86%;而美股募资总额仅83.5亿元,占比只有1.3%。2022年,美股募资额占比较低的原因与当年赴美上市的企业数量较少有关。2022年赴美上市企业数量仅有十余家,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对企业的打压和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相比之下,得益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良好的经济韧性,吸引了大量公司在我国A股上市。
在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行业,这三行业的占比接近50%。相较于去年的新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2022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新兴行业公司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例如,2022年10月18日,飞天云动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市场真正的“元宇宙第一股”。据了解,飞天云动专注于元宇宙场景,并已建立自己的元宇宙平台。这些新生力量注入到二级市场,将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2022年,市值排名前十的新股上市公司分别为晶科能源、联影医疗、海光信息、万物云、阳光保险、华大九天、首创证券、昱能科技、华大制造和中富神鹰。从公司上市地的角度来看,有六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市值方面,截至2023年1月6日,这十家公司总市值达到了一定规模。
在今天,有两家公司的市值达到了千亿元以上,它们分别是太阳能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和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提供商联影医疗。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均超过1000亿元。此外,还有另外8家公司的市值在1000亿元以下。以上是2022年IPO市场的变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月1日,我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关于全面注册制改革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和发展前景,都充满了未知。
针对上述IPO内容,我们有幸邀请到了IPO早知道创始人暴剑光先生进行深入解答。暴剑光先生表示,IT桔子认为,2022年去瑞士上市的企业增多,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理想情况下,公司通过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上市可以为企业带来价值。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公司降低了在美国市场的预期,但欧洲市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企业选择在欧洲挂牌上市时,这将吸引投资者并得到业务认可,同时也有助于在当地开展业务拓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GDR发行与IPO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暴剑光先生建议正在考虑赴瑞士上市的企业建立一个更准确、更真实的理解。这里的“准确、真实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前能够去瑞士上市的公司必须是已在A股市场取得成功的公司。这些公司在瑞士上市后,需要关注和适应瑞士市场的法规、文化和商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还需要明确自己在瑞士市场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成功上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企业通过上市筹集了新一轮的资金,但目前国际投资者对GDR的认购并不理想,或者说当前市场尚未完全崛起。许多公司在GDR发行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实现成交量,价格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的水平,走势没有像我国那样有明显波动。实际上,当前是我国投资者在进行认购,而非如理想情况下吸引众多国际投资者购买或出售股票。虽然未来某个时点可能会实现这一点,但还需时间积累。
IT桔子:在我国全面实施注册制后,VC市场将面临哪些利弊?
暴剑光:我认为注册制的实施对市场的影响是有限度的,因为目前的落地措施尚不足以产生显著的影响。从实际角度看,注册制框架下,一家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券商是否会承担保荐职责仍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根据我们的预测,一家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在审核和注册阶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在注册制下能够成功上市的公司,在注册制实施后依然可以成功上市;反之,那些在注册制下无法上市的公司,在注册制实施后仍然难以实现上市。因此,在这方面变化不大。
但在此过程中,2023年对硬科技企业和具有真正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而言,他们在上市道路上的进程可能会比其他企业更为顺利,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交易所和投行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至于VC市场,具体情况还需密切关注。
影响的话,在境内上市预期较为顺畅的企业,融资目标还是以人民币基金为主,美元基金在这个过程中的投资、退出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当前企业对于人民币基金,不管是通过 IPO 投资还是直接投资,整体的融资偏向更倾向于人民币产业资本基金、人民币国有基金等,这部分基金在当前市场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元基金可能还是需要花一段时间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逻辑打法。IT桔子:2022 年上市公司中,传统制造企业占比最大达到 26%,而全面注册制主要面对的是硬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局势下全面注册制的到来会给传统上市企业和谋求上市的传统制造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暴剑光:制造类企业,其实在最近两年是重新开始被重视的一个阶段。从大家形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来讲,不管是高端制造企业也好,还是智能制造企业也好,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前大家给到的溢价或者估值都会变得更高。
另外,传统制造业正在发生变革。以比亚迪为例,这家公司在传统汽车时代是一家传统制造商,尽管它在某些方面与“蔚小理”相比存在不足,但在制造领域,比亚迪在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虽然比亚迪的品牌可能是一个弱点,但其未来仍有上升空间。相反,如果一家公司只有品牌优势,而在制造方面存在明显缺陷,那么在未来弥补这些缺陷的成本将会非常高昂,这会给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我们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对于制造业的理解正在发生变化,其估值相较于以前可能会出现大幅调整。
此外,我们在与特斯拉供应链中的一个子公司进行交流时,也观察到了制造业的变化。这是一家生产模具的公司,他们表示特斯拉的到来给上游零部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在传统汽车行业中,通常的做法是将零部件拆分并集成,而特斯拉则是首个实现车体一体成型的大型公司。从上游模具行业的角度来看,过去,成本可以控制得相对较低,许多中小企业也能参与其中,它们的能力相当,生活状况也较好。然而,随着超大型模具市场的出现,大多数中小企业实际上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投入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它们在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将受到严重影响。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谁对制造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能够提高效率的变革,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在同一水平上竞争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寻找突破口进行技术创新。IT桔子:美股、港股在2023年会好一些吗?为什么?暴剑光:总体来看,2023年港股和美股相比去年会有明显的改善。我们预计港股会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增长,当前的市场氛围已经明显好转。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一个积极的改变是,许多企业可以发行上市,这是一个重要的改变,因为在2022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发行上市的途径。然而,不利的一面在于,许多公司的估值将出现大幅度的调整。例如,刚刚在香港上市不久的百果园,目前的市值约为90亿港元,而在上市之前,市场对其IPO预期的估值最高为300至500亿港元,但目前的市值至少降低了三折。因此,在上市后的市值远低于预期时,企业是否仍然愿意上市,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因此,计划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实际上需要做出一些调整,然后再做决定。对于美股,我们需要关注美股大盘的状况,以及美国对科技股的态度。例如,去年美股的企业服务公司整体表现不佳,有些公司在过去一年内的市值下跌了一半以上。
在你的对标公司整体行情都很差的情况下,选择去上市还能发行得很少,这是没有道理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参照整体的行情。另外从更大的角度,我们还要看货币政策。这当然是一个被动的情况,没有一个主动选择的空间。此外,为您分享两个最新上市案例,为接下来想要赴美上市的公司提供一个参考。
以今年1月份递交招股书赴美上市的宠物医疗公司新瑞鹏为例,它在递交招股书之后的一两周里进行了路演,发现了一些问题,最终决定不再推进上市。美国投资者对新瑞鹏这家公司的接受程度其实是可以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在定价上的分歧非常大。美国投资者能给出的估值低于公司预期的估值,如果决定上市就必须接受这个估值,这对于新瑞鹏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因此,在公司推进上市和提交表格之前,需要在内部与所有股东进行充分的沟通,并明确告知上市后的市值可能会低于预期,以确保股东能够接受这一点,这样才能保证公司上市之路的顺利,否则在后续上市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首次披露:新华保险原董事长李全涉嫌被调查
2024-10-06 21:51:01江苏一飞行训练营坠机致死案续:公司实控人冒充军人,被判刑五年半
2024-10-09 17:45:01老虎窦万贵被逮捕!曾与其共事的中候补已主动投案
2024-10-16 12:54:02辛巴突然改口:不应怼叶珂,自曝被断章取义?粉丝大惑不解
2024-10-24 11:45:02企业回应:广东十大工厂将搬迁至四川 传闻不实
2024-10-20 16:09:012024年美国大选:宾州成关键摇摆州,候选人争夺背后的战略角力
2024-10-28 13:09:01云南一厅官主动投案 落马当天还见报
2024-10-12 15:36:01比特币价格飙升至近70000美元!特朗普持续受到资本青睐
2024-10-21 20:24:01市长周志红官宣遭调查
2024-10-19 16:09:01三地同日官宣新任市委书记!前任均已晋升为副省部级
2024-10-10 09: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