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台湾偶像剧衰败原因探讨

时间:2023-12-03 06:45:02    浏览:8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台湾偶像剧的时代已经过去。曾经风靡一时的《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等作品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虽然仍有一些观众热衷于观看台湾偶像剧,但其整体市场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类型或风格。这对台湾偶像剧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不知何时起,人们开始以戏谑的方式,肆意调侃台湾同胞的想象力。"台湾偶像剧"似乎成为了一场沙雕名场面的公开处刑。古早台湾偶像组合Kone在雨中深情演绎的暴力美学,完美诠释了陈慧琳在《不如跳舞》里唱的那句:"用这个方式相处,没人会觉得孤独。"毕竟打架的本质就是尬舞。

然而,打开2020年的百度“终极一班”系列贴吧,你会发现依然有人在磕CP、写同人,怀念已逝去的汪东城和Hàn那段随台湾偶像剧逝去的青春。百度“终极一班2“贴吧,成为了他们对青春时光的缅怀之地。

“如果道歉有用,还要干嘛。”——橙色头巾男。这句台词出自该剧一经播出便刷新了台湾电视剧的收视纪录,甚至囊括了大陆及东南亚各国收视冠军。当时一直被《还珠格格》主导的大陆青年,哪受得了这种强烈的青春荷尔蒙呢?有精品店的地方就有《流星花园》的海报,盗版光盘卖得脱销。重庆的少男少女们不惜翻山越岭,一同到北碚的道明寺看“流星雨”。

甚至引起了广电总局第一次出手,理由是“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然而禁播除了让盗版VCD从两位数炒到三位数以外,并没有降低这部剧的热度,网吧里除了《热血传奇》就是“陪你去看流星雨”。《流星花园》让F4红透半边天,同时也探索出了一种“以剧造星”的台湾流行偶像生产模式。自此,偶像剧在台湾成为了正式剧种,台湾偶像剧的黄金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台湾的影视公司和电视台开始大量制作纯爱风格偶像剧。据统计,截至2005年,台湾青春偶像剧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00部。这其中就包括了你可能主动观看过或被动听过的《恶作剧之吻》和《王子变青蛙》。

前者讲述了高冷学霸X和舔狗学渣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女追男的成功案例,为偶像剧提供了新的玩法,直到2018年仍有网剧在模仿这种模式。后者则在传统的纯爱路线中融入了商战和家族情仇等元素,使得剧情更加丰富,打破了《流星花园》所保持的收视记录,成为观众在审美疲劳时的救命稻草。

自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引进台湾剧集16.3部,占比达所有引进剧的19.7%。斯文俊美的贺军翔,沉稳忧郁的陈柏霖,阳光帅气的阮经天,深情痞帅的王大陆,没有台湾偶像剧,就不会有这些当红男星。2005年,90后青春期的敌人——飞轮海横空出世,为未来的“终(làn)极(weǐ)”宇宙奠定了基础。▲这部剧的核心实际上是关于世界和平

当时,台湾流行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没有看过《终极一班》,但绝不能没听说过《终极一班》。”▲这位绿脸男子是整部剧的演技担当。依靠电玩游戏般的死亡特效、日本漫画式的角色设定,以及从劲舞团中走出的酷哥靓妹造型,《终极一班》精准把握了90后新新人类的非主流审美。飞轮海的印花图案,成为了当时中小学生书桌、课本、文具盒甚至是《快乐暑假》封面的必备元素。

然而,尽管这部被誉为台湾偶像剧最强IP的“终极”系列开山之作,却没有成为第二部《流星花园》。同年,同样备受热议的是《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和《士兵突击》中的王宝强。收视率冠军《乔家大院》反而向台湾输出,引发了台湾民众赴我国大陆旅游的热潮。▲“我想做一个傻子,因为傻子不伤心”——许三多

自2009年开始,台湾偶像剧逐渐走下坡路。在我国,台湾偶像剧的形象最终定格在2011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

▲这部豆瓣评分8.9的高质量偶像剧,并未涉及脱离现实的爱情和奇幻的平行时空设定。它仅以主角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提出了一个问题: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真挚的友谊?

在过去,我国对合拍剧的港澳台主创人员的限制为不得超过5人。然而,现在台湾参与大陆电视电影制作的限制已不再受数量限制,引进台湾电视电影的限制也已取消,同时大陆元素、主创人员比例、投资比例的限制也得到了放宽。台湾偶像剧,以及其曾经的政策壁垒,已经一同消失。

一成不变的剧情模式使得台湾偶像剧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早在2008年的《篮球火》便暗示出,男主角罗志祥能够控制时间。成功的剧情模式往往会吸引许多追随者,而台湾偶像剧采用固定模式打造明星的结果,便是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完全丧失兴趣。

在台湾偶像剧中,男主角通常具有三特质:帅气、多金、面无表情;女主角则具备三特质:美丽、励志、天真可爱。其中必定有一个优秀且愿意为爱付出的“舔狗”角色与男主角展开竞争,同时也会有一个具有各种诡辩技巧的女二号,总是设法破坏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感情发展。

经过一系列曲折离奇的事件之后,男主角和女主角最终走到一起。这种剧情模式让人不禁联想到《流星花园》中的场景,即下雨时配合背景音乐。这便是典型的只关注某一事物,忽略了其他事物的片面做法。

回顾历史,即使在台湾偶像剧的辉煌时期,能与之相媲美的国产剧集寥寥无几。《西游记后传》这部2000年我国制作的鬼畜版《西游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人大呼过瘾。同样精彩纷呈,为何观众不青睐于制作更为精良的韩国剧集呢?事实上,我国的电视剧质量同样优秀,如《雍正王朝》、《大宅门》、《乔家大院》等早期优质剧集在台湾偶像剧风靡一时时实现了文化的双向输出。2012年,《甄嬛传》更是以其独特魅力在台湾引发了一股热潮,再次证明了我国电视剧的魅力。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英剧、美剧、日剧以及俄罗斯剧等吸引了大量观众。自2003年以来,台湾偶像剧的地位逐渐下滑,被《白衣校花与大长腿》等“土味”剧集取代。诚然,如果观众喜欢这类作品,那么我们有的是这类“佳作”。

自2011年后,台湾偶像剧陷入了低潮期,其地位几乎降至谷底,甚至难以与《明若晓溪》等“土味”剧集抗衡。可以看出,自2011年起,我国电视剧在内容和制作水平上已经超越了台湾偶像剧,成为观众的喜爱之选。

这也就意味着,在黄金时代的偶像剧中,能够走红的是少数,而更多的则是那些在无人问津的剧中被淘汰的台湾小鲜肉。即便是在边拍摄边播放的模式下,艺人想要出道,也必须依赖于这部剧能够顺利完成播放。如果偶像数量有限,而观众并不喜欢,那么无论怎么调整包装策略都无济于事。因此,选择及时止损,而不是勉强完成播放更为明智。在近年来的热门台湾剧中,已经很少能看到传统偶像剧的身影。例如,《想见你》,虽然其中包含了爱情元素,但其剧情基本上与偶像剧无关。然而,这部剧却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关于“台湾偶像剧复兴”的热烈讨论。包括之前的《荼蘼》、《我们与恶的距离》,它们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台湾偶像剧”,而更像是披着青春偶像剧外衣的新型台剧。04 《偶像练习生》成为压垮偶像剧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论是F4还是飞轮海,如果没有偶像剧的成功,他们的日后辉煌就不会如此辉煌。然而,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台湾偶像剧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我国大陆从日韩引进的练习生模式就像是踩着别人扔的石头过河。在出道前,练习生们通过O2O互动的方式培养了一批“黏性粉丝”。这些“黏性粉丝”不仅为艺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然流量,而且当他们迎合粉丝的喜好时,他们会产生一种养成式的成就感。我可以说易烊千玺是被一部分老粉丝看着长大的,这是没错的吧?根据市场的反馈,我们可以灵活地调整培养策略,如果实在无法引起轰动,那就及时停止投资。这就是所谓的容错率。到了互联网造星的今天,练习生可以直接精准出道,并被预定送往对岸。

《创造101》、《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等选秀综艺节目,无论你是否关注过,相信你对它们都不陌生,这正是互联网流量的强大吸引力。偶像们高冷的距离感已经成为了过去,而“养成系”的偶像生产模式更贴近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在一次次的投票、打榜、应援活动中,粉丝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偶像的忠诚度也更高。虽然最终能够出道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们一定有着深厚的后劲,可以收获大量的粉丝。并非所有艺人都能像易烊千玺那样优秀,有些明星你可能并不了解他们的职业,但他们却拥有高流量和强大的粉丝群体。

台湾偶像剧的发展历程可以从2000年到2010年进行梳理,这一时期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南京大学万雅婷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台湾偶像剧的发展历程。大陆的古装剧在台湾的收视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也被中央电视台海外传播中心的徐兰梅所详细解析。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郭沛沛从洛文塔尔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偶像“出圈”的传播现象。X博士则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了台湾偶像剧的真实与虚假。看客inSight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台湾偶像剧的质疑。

猜你喜欢
热搜美食更多